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 我讲一点关于国内要提高消费率的三点意见。

第一个,现在提出来要提高国内的消费率,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措施,我认为这个是符合现在实际的。因为现在外需减少,要保持中国的经济增长,保持中国的就业,就一定要增加内需,内需里面包括投资内需和消费内需,这都是没有问题的。但是,如果我们仅仅把提高消费率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来看,我觉得还是不够的。因为我们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结果呢?就是中国这十几年来,虽然我们经济经历了有经济上升时期,有经济下行时期,我们经历的周期已经是一个完整周期,但是虽然经济周期是有上升、有下降,可是消费率一直在下降。

所以,我们国家的消费下降,并不完全是一个周期性的现象。所以,你要想解决消费率提高的问题,如果仅仅从经济周期上来联系的话,我认为是一定不能够非常完整地解决这个问题的。那么,事实上根据我的看法,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消费率下降的原因,要比经济周期的原因有更深刻的原因。就是这种原因,不管你经济上行还是经济下行都在发挥作用,因此你要想提高消费率、要解决问题,你也不能完全根据经济周期来采取相应的办法,一定也有一些跟经济周期无关的,但是它要发挥作用的政策,才能够真正起到提高消费率的作用。

要想提高消费率,我觉得这几年下降的原因里面,有这么两个比较主要的原因。一个是因为人的消费倾向,总的来看在中国不同的收入水平的群体里面,消费倾向的差别是很大的。对于收入比较多的群体,它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比较低的,它的边际投资倾向是比较高的,这是一个群体。同样对于收入比较低的群体来讲,它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比较高的,它的边际投资倾向是很低,甚至有的没有什么投资倾向,因为他连维持自己正常的生活水平都是比较难的。

因为我们国家这几年的经济系数一直是在波动中间扩大,虽然有的时候高一点、有的时候低一点,但是总体上是扩大的趋势。所以,低收入群体跟高收入群体的差距,慢慢是在拉大的过程。那么,这种拉大的过程造成了收入高的人边际消费倾向是比较低的,那么收入低的人虽然消费倾向很高,但是他没有支付能力。所以,有消费需求的没有支付能力,有支付能力的没有消费倾向。

所以,这几年的趋势不是一两年,跟经济上升和下行是没有关系的,所以我觉得要想解决提高消费率的目标,一定要解决一个边际消费能力比较高的群体,如何提高他们的支付能力。我觉得这应该是作为我们中期的国策来考虑。包括怎么样提高农民的收入,我觉得农民的收入现在搞一些补贴,但是最重要的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。我们的农产品价格相比国际市场,除了大豆以外,别的产品都低很多。

我们的原油、铁矿石等矿产品,如果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了,很快就要并轨。但是,农产品价格低了以后,没有什么呼声要并轨的。这种格局造成了农民的收入要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是不太容易的。也没有人管个体户怎么样,这几年个体户的数量在减少,其实个体户是私营经济发展的“孵化器”,但是个体户的数量在降低。城市群体的收入相对而言还是有降低的空间的,所以我们要提高农民群体的收入水平,增加他们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,所以我觉得这是提高我们国家消费率的必要手段。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手段,我觉得提高消费率的目标要实现起来是比较难的。

第二个,我们的消费和投资的结构,我觉得有一点是比较突出的。我们有些产业的发展,对我们提高消费率也是有一定的负面的影响,它不可能起到发挥提高消费率的作用。我觉得比较突出的是住宅业,我们现在的住宅业里面,相对于高档的住房,是供给大于需求。因为这么多年,有一段时间需求非常强烈,那么这段时间的供给,我觉得是产业发展上有一定的偏差。所以,现在高档住房的供给大于需求。那么,表现在房地产的空置率很高,而且空置率基本上都是高档住房。相对于普通的住房,因为现在对于普通住房究竟怎么定义,什么是廉租房、经济适用房、社会保障性住房有很多的争论。但是,不管怎么定义和怎么争论,适于中低收入群体他们所需要的住宅,供给是远远小于需求。所以,等于形成了一个什么格局呢?作为房地产业、住宅业,应该说是一个国家拉动需求非常重要的行业。

美国人前一段时间想拉动需求,他已经为很多低收入,甚至没有收入的人都想办法做出一些衍生工具来刺激需求。而我们现在恰恰跟美国还有很大的距离,就是说很多有需求的人,但是他买不到他那个水平上有支付能力的供给。我觉得房地产业在今后我们国家的整个行业里面,特别是住宅业,对拉动提高消费率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。

那么,现在我觉得主要的矛盾,是高档住宅供给大于需求,普通的是需求大于供给,供不应求。所以,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,我们的产业政策怎么引导,使得我们的供需向平衡的方向作一个结构调整,我觉得这个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消费率。因为住宅业的改善住宅,或者是更新改善住宅一旦实现,它对于整个消费的带动,力量是非常大的,比我们仅仅增加收入的作用要大。

所以我想说,真正要提高消费率,我们要把它看作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来解决,要从怎么样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,然后来解决中低收入的住宅的供给。我想如果我们要实行一个中期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计划,我想我们提高消费率的目标就是可以实现的。谢谢大家!

(本文摘自《财经》年会2009现场实录)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许善达

许善达

5篇文章 14年前更新

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。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,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,中注协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,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、学术委员会委员,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,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,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,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。 曾任财政部税务总局政策研究处副处长,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、税制改革司副司长,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、司长,地方税务司司长、稽查局局长。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。1984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管理硕士。1990年获英国巴斯大学财政专业硕士。 长期从事宏观经济、财政税收研究,担任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国家行政学院、中国科技大学、南开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中央财经大学、浙江理工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、特邀研究员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5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09年 5篇